早报讯 (融媒体记者苏玮杰 文/图)近日,泉州一市民找人维修房屋漏水,结果遭遇“胶水刺客”(指意料之外的畸高报价),花了近3000元维修结果越补越漏,让修东西的人返工也被一再推诿,市民称疑似遭遇诈骗。有业内人士提醒,不要轻信网上的“小广告”,应保留相关证据,以备维权使用。
日前,市民傅先生因家中卫生间长期漏水,一直在寻找维修方案。他在某平台APP上看到一则广告,承诺免费检测,并使用一种高科技“纳米”材料通过打孔注入的方式,能在两小时内修复漏水问题。在傅先生联系后修东西的人很快就上门,然而所谓的检测并未进行。“他们直接在卫生间钻了三个洞,就推荐使用进口的高科技补漏液体。”傅先生表示,修东西的人说这种进口材料的品质有保障,因此在修东西的人注入液体后,他支付了2800元。
出乎意料的是,维修后漏水问题并未解决,反而更严重了。傅先生尝试联系修东西的人,但对方以很多理由推托,未再次上门。“我注意到签订的合同上没有公司公章,询问公司地址也得不到明确答复,对方只说公司在泉州。”跟着时间的推移,20多天过去了,漏水问题依旧未得到解决,傅先生感觉到很苦恼,他开始怀疑这些广告可能是诈骗行为,对这类看似便捷却充满风险的服务表示警惕。
业内人士董师傅和记者说,无论采用任何防水材料,综合价格最高都不会超过每平方米60元,而普通防水材料根本用不着“纳米”级,也谈不上“高科技”,“纳米”之类的说法都只是噱头。董师傅提醒,不要轻信社交平台上的“小广告”,注意警惕价格陷阱。消费的人在面临房屋装修维修等需求时,务必在施工前明确工程范围、工程量和价格,约定超过预计用量的违约责任,并关注施工资质、售后保障及使用材料的品名标识,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消费纠纷。“最优选择有固定经营场所的正规公司,并签订书面合同,明确报价单明细。此外,应妥善保留施工记录、交易凭证、支付凭证、实施工程人员信息等证据,以备后续维权使用。”
日前,因家中卫生间墙体渗水,浙江的唐先生找到一家防水补漏公司上门维修。结果对方一小时注胶31公斤,修完后打个折“只收”1.2万元。唐先生不肯付钱,没想到对方报警比他还迅速,装得更像是一个受害者。更没想到的是,经警方调解后,唐先生还被对方尾随、恶意碰瓷。
经查,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间,被告人严某纠集许某等人,共涉及强迫交易犯罪事实28起,既遂数额20万余元,寻衅滋事犯罪事实3起,被告人均认罪认罚。法院判决,认定严某等8人构成恶势力犯罪组织,以强迫交易罪、寻衅滋事罪判处严某有期徒刑六年,罚金3万元,其他犯罪团伙成员也均被依法惩处。
近日,上海的潘先生不仅花了4.8万元天价补漏费,事后还被恐吓。警方介入后发现,仅2个月时间,当地就发生类似案件十多起,涉案金额20多万元。4名嫌疑人被抓获后交代,他们申请了一家皮包公司,但未实际经营,随后在抖音、快手、同城网等平台发布广告推送进行引流,穿着工作服冒充上市公司“东方雨虹”的工作人员上门维修,取得被害人信任。
嫌疑人吹嘘的“行业新科技”也是子虚乌有。因胶水桶上印的全是英文,团伙成员便宣称胶水系国外进口。这些团伙成员从网上购入的,每桶20公斤,2桶为一组、每组200元,折合每公斤才5元的普通胶水,通常向被害人报价320元至600元不等。当被害人表示异议时,又以“我反正认识你家了”“要么直接凿开地砖我们把胶水抽走”等语言来进行威胁,迫使被害人最终同意支付钱款。
目前,4名嫌疑犯因涉嫌强迫交易罪均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,其中3人已被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,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