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社会治理和城市化精细管理的基本单元,灾害或风险往往首先在社区层面被感知。面对暴雨内涝灾害,社区该如何应对?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在东城、通州、顺义区的3个街道试点开展暴雨内涝情景安全韧性压力测试。通过在街道易涝积水点布设传感器,实时收集降雨和水位数据,开展暴雨内涝灾害模拟仿真,计算出社区防控的“薄弱点”。
韧性城市,主要是指城市在逆变环境中具有承受、适应和迅速恢复的能力。对于北京老城区来说,每年的汛期都是一次对“韧性”的考验。
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地处首都核心区,老旧小区多,胡同多。2.66平方公里范围内,遍布着72条大大小小的胡同。暴雨情景安全韧性压力测试就从胡同开始。
“这儿比较低洼,比100米外的朝阳门南小街矮了至少1米。一下雨,这儿是最先积水的地方。”在顶银胡同西口,建国门街道副主任陈有智介绍道。
为了实时掌握雨情、涝情,今年7月,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在顶银胡同路口、顶银胡同13号院、东总布胡同西口三个重点位置安装了雨量计、水位计、摄像头等实时监测设备。记者在顶银胡同看到,雨量监测设备就安装在胡同边的台阶上,由三部分所组成,柱子的顶端是一个圆柱形的雨量传感器,中间是供电的太阳能板,再往下是写着“多功能气象站”的方形盒子,这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信号接收器。“它的作用是数据的接收,通过它可以把实时监测的数据传输到后台系统。”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于富才介绍。
记者在顶银胡同看到,雨量监测设备就安装在胡同边的台阶上。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
在距离雨量计不远处一块明显低洼处,地面上嵌了一个碗口大小的水位计,看上去像普通的地灯,并不影响通行。
于富才介绍,雨量监测设备用于实时收集降雨数据,结合降雨时实时监测的雨量、水位等数据,他们开展了暴雨内涝灾害模拟仿真,获得不一样的区域内涝积水范围和积水深度,并结合街道真实的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工作建议。
以建国门街道为例,今年7月至8月汛期,通过顶银胡同路口等三个位置的设备监测、模拟仿线种降雨情景下建国门街道的积水范围、深度、成因。
例如顶银胡同门前有2至3米低洼路段、且无排水措施;金宝街为市政主干路,道路北侧检查井溢流而积水;大羊宜宾胡同商铺前易积水,并向胡同东侧漫流。“这些可以称为社区暴雨情景安全韧性压力测试的‘结果报告’。”于富才说,作为新发展理念,韧性城市有三个特性。一是抵御能力,也就是能扛住多大劲儿;二是恢复力,就是城市从灾害中能否迅速恢复;三是适应力,即从灾害中学习并提升的能力。今年汛期对建国门街道的压力测试,就反映了胡同应对暴雨内涝的韧性。
记者了解到,北京市格外的重视韧性城市建设工作。2021年10月27日,北京市委办公厅、市政府办公厅在全国省级政府中率先印发《关于快速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》(京办发〔2021〕27号)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,标志着韧性城市建设工作郑重进入实施阶段。
《指导意见》明白准确地提出,“到2025年,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,建成50个韧性社区、韧性街区或韧性项目,形成可推广、可复制的韧性城市建设典型经验”的工作目标,并要求“定期开展韧性评价或韧性压力测试”,实现韧性城市建设制度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。
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依托相关科研机构成立项目组,结合安全社区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基础,提出社区安全韧性评价指标体系,基于暴雨场景,试点开展韧性压力测试工作,提高社区应对暴雨内涝灾害的承受力、恢复力和适应力,着力提升首都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。
目前,该项目已完成了3个街道的暴雨情景安全韧性压力测试。通过在东城区建国门街道、通州区九棵树街道、顺义区胜利街道的易涝积水点布设传感器,实时收集降雨和水位数据,针对12种不同降雨情景开展暴雨内涝灾害模拟仿真,获得不一样的区域内涝积水范围和积水深度,结合街道真实的情况,针对各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对策。
“压力测试不仅给出了精准化的分析,而且与街道的真实的情况相符。”陈有智说,依据压力测试结果,建国门街道将完善防汛应急预案、应急演练方案、汛期力量调配,助力防汛工作从人防向技防转变。
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,下一步将持续优化社区安全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,结合“23·7”暴雨洪涝灾害应对中明显问题,计划在门头沟区、房山区等受灾严重地区,开展社区安全韧性测试评价和压力测试工作,拟在洪涝高风险区域试点部署汛情监测设备,有力支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。